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自我介绍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1-09-28 11:53:05 浏览数: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

 英文名称:

 Theory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课程编号:0311021B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程

 总学时:32

 总学分:2

 开课学期:第五(六)学期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翻译理论与实践》为英语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一门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有效提高翻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达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对其翻译能力的基本要求,即:能运用翻译理论和技巧,对翻译的基本理论达到理解和应用,用理论指导实践使得译文忠实流畅,并能胜任涉及翻译能力的工作。

 三、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知识课程。该课程具有针对性、分析性和可操作性,先总体介绍翻译所涉及到的基本理论,后从翻译与文化、翻译方法及策略等方面入手逐一分解。从而增加学生的翻译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翻译理论素养和翻译实践能力。使学生了解翻译的源流,培养学生探究翻译理论、动手翻译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中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鉴赏和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翻译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发新的教学资源。

 五、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

 考试范围涵盖所讲授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相应课程的全部内容。过程性考核包括考勤、课堂表现、作业。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20%)和期末考试成绩(80%)按一定比例折算后以百分制计。

 六、课时分配

 章节

 教学内容

 课时

 课时分配

 讲授

 实践

 第一章

 翻译导论

 4

 2

 2

 第二章

 翻译的分类

 2

 1

 1

 第三章

 翻译的标准和原则

 4

 2

 2

 第四章

 译者的素质

 2

 1

 1

 第五章

 翻译的过程

 6

 3

 3

 第六章

 中西翻译理论发展及现状

 4

 2

 2

 第七章

 翻译与文化

 6

 3

 3

 第八章

 直译与意译

 2

 1

 1

 第九章

 归化与异化

 2

 1

 1

 七、教学内容

 第一章翻译导论

 (4 学时)

 【教学目标】

 1.明确翻译的定义

 2.熟悉翻译的本质

 3.了解翻译的起源和意义

 【教学内容】

 1.关于翻译的比喻

 2.翻译的定义

 3.翻译的起源和意义

 【教学重点】

 1.从关于翻译的比喻入手,了解翻译的本质

 2.从《巴别塔的故事》中了解翻译的起源和意义

 【教学难点】

 从语言学、文化、文学、交际学、语义学等层面剖析翻译的定义

 【学时数】

 1.课堂讲述 2 学时

 2.课堂讨论、习题讲解 2 学时

 第二章翻译的分类

 (2 学时)

 【教学目标】

 1.熟悉不同层面上翻译的分类方式

 2.明确每种分类的原则和基本内容

 3.掌握每种分类方式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内容】

 语言、语言符号、翻译模式、源语文体和翻译变体等五种层面上翻译的分类

 【教学重点】

 1.语言、语言符号、翻译模式、源语文体和翻译变体等五种层面上翻译的分类

 2.每种分类的原则和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对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要求的区别

 【学时数】

 1.课堂讲述 1 学时

 2.课堂讨论、习题讲解 1 学时

 第三章翻译的原则和标准

 (4 学时)

 【教学目标】

 1.明确掌握中西方翻译学者所提出的各种翻译标准和原则

 2.比较中西方翻译学者所提出的翻译标准和原则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内容】

 1.中国翻译学者提出的翻译标准和原则

 2.西方翻译学者提出的翻译标准和原则

 【教学重点】

 中西方翻译学者所提出的各种翻译标准和原则,如严复的“信、达、雅”、泰特勒翻译三原则、奈达的功能对等

 【教学难点】

 对比两种翻译原则的异同,如严复的“信、达、雅”与泰特勒的三原则

 【学时数】

 1.课堂讲述 2 学时

 2.课堂讨论、习题讲解 2 学时

 第四章译者的素质

 (2 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译者的责任

 2.熟悉译者应具备的素质

 3.了解口译员应具备的特殊素质

 【教学内容】

 1.译者的技术责任及社会和文化责任

 2.译者的素质

 3.口译员的特殊素质

 【教学重点】

 1.译者普遍应具备的素质,如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系统知识储备及合理的应用能力等

 2.口译员应具备的特殊素质

 【教学难点】

 译者普遍应具备的素质,如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系统知识储备及合理的应用能力等

 【学时数】

 1.课堂讲述 1 学时

 2.课堂讨论、习题讲解 1 学时

 第五章翻译的过程

 (6 学时)

 【教学目标】

 1.明确了解关于翻译过程几种观点,并掌握奈达与贝尔的观点

 2.重点掌握翻译的过程、理解的特点、理解与表达的关系及校对的内容

 【教学内容】

 1.西方的几个翻译过程模式

 2.翻译过程的三步骤

 【教学重点】

 1.翻译过程的三步骤

 2.尤金▪奈达关于翻译过程的代表观点

 3 用心理语言学及诠释学的理论解释翻译过程

 【教学难点】

 翻译过程中理解与表达的关系

 【学时数】

 1.课堂讲述 3 学时

 2.课堂讨论、习题讲解 3 学时

 第六章中西翻译理论发展及现状

 (4 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中西翻译史

 2.了解中西翻译理论发展及现状

 3.了解中外著名翻译理论家及其翻译思想

 【教学内容】

 中国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简史

 中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现状

 【教学重点】

 1.中西方翻译高潮

 2.中外著名翻译理论家及其翻译思想

 【教学难点】

 中西方著名翻译理论家及其翻译思想

 【学时数】

 1.课堂讲述 2 学时

 2.课堂讨论、习题讲解 2 学时

 第七章翻译与文化

 (6 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翻译中文化因素的渗透

 2.了解翻译中文化的差异及转换

 【教学内容】

 1.汉英翻译与文化

 2.中英思维方式对比

 3.汉英语言对比

 【教学重点】

 1.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2.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

 3.翻译中的文化转换

 【教学难点】

 1.汉英语言对比

 2.翻译中的文化转换

 【学时数】

 1.课堂讲述 3 学时

 2.课堂讨论、习题讲解 3 学时

 第八章直译与意译

 (2 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直译与意译的含义

 2.了解直译与意译的功能

 3.了解翻译中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内容】

 1.直译与意译的定义

 2.直译与意译的特点、功能、冲突与协调

 3.直译与意译的适用条件

 【教学重点】

 1.直译与逐字译的区别

 2.意译的含义

 3.直译与意译的功能

 【教学难点】

 直译与意译的功能及适用条件

 【学时数】

 1.课堂讲述 1 学时

 2.课堂讨论、习题讲解 1 学时

 第九章归化与异化

 (2 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归化与异化的概念及其历史沿革

 2.正确认识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

 3.学会在翻译实践中恰当运用归化与异化策略

 【教学内容】

 1.归化与异化的概念

 2.“归化”与“异化”同“直译”与“意译”的异同

 3.技术层面上的归化与异化处理

 【教学重点】

 1.归化与异化的概念及其历史沿革

 2.学会使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

 【教学难点】

 在翻译实践中恰当运用归化与异化策略

 【学时数】

 1.课堂讲述 1 学时

 2.课堂讨论、习题讲解 1 学时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Newmark,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Shanghai: SFLEP, 2001.

 [2] Nida,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SFLEP, 1993.

 [3] Nida,E. A.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 Shanghai:

 SFLEP, 2001.

 [4]陈宏薇. 新实用汉译英教程. 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5]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6]姜倩,何刚强. 翻译概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7]谢天振,何绍斌. 简明中西翻译史.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大纲 实践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