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域经济差距的实证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30)
摘 要:文章运用相对指数和绝对指数测算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区域经济差异,并运用具有可分解性质的泰尔指数对其进行了分解分析,发现目前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处在增速不断扩大的增长过程中,且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各个区域之间的差异构成的。
关键词: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泰尔指数
中图分类号: F127.8(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921(2009)19—0003—02
1 文献综述
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中,均衡与非均衡以及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是最基本的理论。关于区域均衡发展的理论[1]主要是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它以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为代表,利用新古典主义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和生产函数理论,建立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还包括内尔森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及平衡增长理论和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等。其中纳克斯的理论认为,资本缺乏是阻碍不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他从需求与供给的关系方面来论证这个问题。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与纳克斯的均衡增长观点是一致的,认为在一个足够大的外部资本推动下,增长在区域的各个部门间推进,造成部门之间的相互需求,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还有部分学者从动态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理论,如:梯度推进理论、增长极理论等。
我国的经济学者对区域经济差异的理论也进行了研究和探索[2]。如胡兆量、胡鞍钢、刘树成等对我国的区域经济进行了一些研究,而有关省域经济差异的研究目前尚不多见。张平利用了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分析了中国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发现近年来,中国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差距主要是农村工业化或乡镇企业的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林毅夫等利用泰尔指数分解,研究中国的三大地带差距、省际差距、省内差距和城乡差距对中国地区总体差距的影响。魏后凯、刘楷、帅军[6]等人还利用加权变异系数分解法,对中国省际人均国民收入差距的产业构成进行了分解。雒海潮、苗长虹[4]等从时空特征方面分析了河南区域经济差异并进行了成因分析。郝晓燕[5]等运用单一指标法从区域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出效率的差异上来对陕甘宁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分析,还有诸多学者运用SPSS等软件来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构成。在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趋势的前提下,文章从各种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入手,考察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的大小,最后用泰尔指数对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构成进行了分解,从而更好的了解内蒙古在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 研究区域的划分和数据来源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是我国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分为蒙东、蒙中和蒙西三个区域。蒙东地区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蒙中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蒙西地区包括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统计数据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年鉴1999》到《内蒙古统计年鉴2008》,以内蒙古自治区2004年底的行政区划为标准,以内蒙古自治区3盟9市作为研究单元(在这10年中,内蒙古自治区经历了多次的行政区域盟改市的变动,但文章区域的划分仍是可行的,行政区划变动没有较大影响)。
3 研究分析的方法及指标的选取
研究区域经济差异,必须选择相应的测度指标,作为衡量各区域之间差异的标准。就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看,用于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指标[3]大致包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人口比重等等。文章选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测度标准。一般来说,区域经济差异[1]可以划分为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其中,绝对差异是用绝对指标来衡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它反映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差距,是一种等级水平的差异;区域经济的相对差异是用某指标的变动率来衡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它反映的是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速度差异。目前,大家所采用的测算区域经济差异的方法基本上来源于发展经济学中关于收入分配差异[7]的测算方法,即以衡量差异为核心,对有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使用得比较普遍的方法有标准差、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离均差系数和加权离均差系数、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泰尔指数、极差等。其中标准差、极差用于测算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而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离均差系数和加权离均差系数、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泰尔指数都是用来测算区域间的相对差异。文章采用了极差、标准差、RHL(相对极差)值、加权变异系数及泰尔指数等测算方法来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的区域经济,从而更好的反应内蒙古的区域经济差异。
3.1 绝对指标
极差:极差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区域与最低区域之差。它反映的是区域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最大绝对幅度,属于绝对指标。
其公式为: R=Ymax-Ymin
Ymax是3个区域中人均GDP的最大值;Ymin是3个区域中人均GDP的最小值。
标准差:其公式为:
式中: s为区域标准差;Yi为各区域的人均GDP;为内蒙古当年全区人均GDP;n为区域个数。
3.2 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反映地区间相对经济差异,体现地区差距的内在性,其变动趋势主要受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
相对极差:RHL = Ymax/ Ymin
加权变异系数:其公式为:
式中:Vw为加权变异系数;Xi为各区域的GDP;X为内蒙古当年的GDP。
3.3 泰尔指数分解
泰尔指数作为衡量个人之间或者地区间收入差距(或者称不平等度)的指标,被经常使用。它既可以衡量组间差距,又可以分析组内差距。当以人口为权重时有:
式中:T表示内蒙古的泰尔指数;i是按某种特征划分的组数,这里i=3(蒙中、蒙东、蒙西);Ni是第i组的人口在所研究总体(内蒙古)的人口中的比重;Wi是第i组的GDP在所研究总体(内蒙古)的GDP中的比重。
式中:Ti是未加权的组内的泰尔指数;ni是第i组人口,ni是第i组中第j市的人口;wi是第i组GDP,wij是第i组中第j市的GDP;∑Ni×Ti是加权组内泰尔指数。
如果以GDP作为权重,则有:[WTBX]
T=∑Wi×log[JB([][SX(]Wi[]Ni[SX)][JB)]]+∑Wi×Ti
式中:Ti=∑[DD(;M][]j[DD)][JB([][SX(]Wij[]Wi[SX)][JB)]]×log[JB([][SX(]Wij/Wi[]nij/ni[SX)][JB)]][WTBZ]
如果一个地区的GDP在整个区域中所占的GDP份额等于该地区人口在整个区域中的人口份额,即Ni=Wi,则表明该地区的经济差异绝对均等,此时泰尔指数值为0;当GDP份额很大而人口份额很小,则说明整个区域的收入主要集中在较少的人口的手中,经济差异很大,泰尔指数趋于1。也就是说泰尔指数的取值范围为0~1,泰尔指数越大,则表明地区经济差异越大。
4 结果分析
表1 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无论从绝对指标极差和标准差,还是从相对指标相对极差和加权变异系数上来看(表1),内蒙古3个区域之间的差异在10年中一直保持增长势态。从绝对指标极差和标准差来看,内蒙古自治区3个区域的差距呈扩大趋势。从相对指标RHL和加权变异系数上来看,它们也都在缓慢增加,但仍具有明显的扩大趋势。主要是由于内蒙古中部工业支柱产业得到了极好的发展空间,第三产业也逐渐显示出其优势。而东西部发展较慢,西部生态环境恶劣,从而拉大了差距。
利用泰尔指数分析: 以3个区域人口和GDP分别占内蒙古总人口和当年全区GDP的份额为权数测算了内蒙古从1998~2007年的泰尔指数(表2)。从表2可看,1998~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区域经济差异呈现出“W”型,但仍具有缓慢的上升趋势; 2003~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区域经济差异呈不断增长趋势。2003年内蒙古的泰尔指数为0.063 596,到2004年,差距缩小为0.053 236,而到2007年时增加到0.078 879,可以表明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增长较快。从泰尔指数的构成上看,这主要是由组间经济差异的变化造成的。从表中可以看出,组内差距在2003年前大于组间差距,而后来组间差距逐渐扩大,并明显大于组内差距,而且这个趋势也愈发剧烈。可见,内蒙古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着多方面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内蒙古区域经济的二元结构极其明显,经济快速增长的地区也是生产效率较高的地区,即蒙中地区。
表2 泰尔指数分解
以收入为权数的组内泰尔指数和以人口为权数的组内泰尔指数分析:在以GDP为权数的组内泰尔指数中,发现蒙东的内部差异在3大区域中是最大的,其次是蒙西,蒙中最小。进一步分析,蒙东部分城市毗邻国界,较多的贸易往来,使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快于区域内其他城市。而蒙中地理差距、生态环境差距、资源差距都相仿,工业、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形成了呼包鄂的金三角地带,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农村、牧区的发展。而蒙西,生态问题严重,贸易往来较少,与其他区域形成差距。而以人口为权数的组内泰尔指数中,这种态势更加明显。
内蒙古自治区资源丰富,又毗邻国界,具有很好的经济发展的优势。内蒙古自治区应及时看到区域经济差异,努力推动工业经济的发展,加快落后地区的企业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努力缩小区域经济的差距,以谋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侯景新,尹卫红.区域经济分析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21~125.
[2] 杨伟民.地区间收入差距变动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2,(1).
[3] 刘力.对外贸易、收入分配与区域差距[J].南开经济研究, 2005,(4):58~62.
[4] 雒海潮,苗长虹.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18(4):62~68.
[5] 郝晓燕.陕甘宁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分析[D].中国优秀硕士论文,2006.
[6] 帅军.江西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论文,2005.
[7] 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8] 内蒙古统计年鉴[Z]2004~2008.
相关热词搜索: 内蒙古自治区 实证 区域经济 为例 差距
热门文章:
- 县教育体育局工作总结和2024...2025-01-12
- 市融媒体中心工作总结和2024...2025-01-12
- 2024年度县发改局工作总结和2...2025-01-12
- 县科技局工作总结(全文完整)2025-01-12
- 2024年度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2025-01-12
- 2024年度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工...2025-01-12
- 2024年教务处工作总结及2024...2025-01-12
- 2024年市国资系统人才工作总结2025-01-12
- 2024年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工作...2025-01-12
- 2024年度农业农村工作总结2025-01-12
相关文章:
-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2021-09-16
-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饮水安全工...2022-02-20
- 关于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风险投...2022-03-06
- 以信息化推进内蒙古自治区工...2022-03-06
- 内蒙古自治区风积沙铁路隧道...2022-03-13
- 内蒙古自治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2022-03-15
-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理项目效...2022-03-15
-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生存与...2022-03-15
- 大力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体育经...2022-03-15
- 结构化面试信度和效度的实证分析2021-09-15
- 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的选择与...2021-09-26
- 北京郊区“郑各庄现象”实证分析2021-09-27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实证分析2021-10-17
-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实...2021-11-09
-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影...2021-11-28
- 中国农业增长的实证分析2021-12-21
- 基于对市农民工的实证分析2021-12-23
- 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难中政府...2021-12-23
- 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实证分析2022-01-06
- 谈电子商务区域经济发展影响2021-08-27
- 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适应性研究2021-08-27
-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口问题2021-09-24
- 大力培育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2021-09-25
- 在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工作会议...2021-09-28
- 在贯彻落实区域经济会议精神...2021-09-28
- 谈人才管理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2021-09-28
- 迎新春年联谊会暨服务区域经...2021-10-11
- 2006年全区发展区域经济工作汇报2021-10-19
- 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2022-04-04
- 以“抖音”为例看短视频发展...2021-09-28
- 坚持以人为核心,推动新型城镇...2021-10-09
- 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以...2022-03-31
- 以我国为例看区域经济发展不...2022-04-04
- 激发外语课堂学习动机的AR...2022-10-20
- 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历史自觉...2021-09-05
- 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历史自觉...2021-09-08
- 增强历史自觉方面存差距2021-09-08
-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2021-09-14
- 增强历史自觉上存差距2021-09-28
- 认识差距,明确责任,加快从传...2022-02-15
- 对比特点,,寻找差距2022-02-17
- 现实和理想的差距2022-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