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发言稿 >

观摩会感想

发布时间:2021-09-28 15:18:49 浏览数:

 不断 提高 自身 素养

 全力打造“高效 魅力课堂 ”

 ——参加全国第十一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感想 罗田县实验小学

 彭斌 2013 年 10 月 21 日至 23 日,“全国第十一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在江城武汉举行,本次观摩活动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八千多人参加,多个省市的 32 位数学教师分“武汉洪山体育馆”和“华师体育馆”两个会场同台 PK,3 天的时间我在华师体育馆倾听了其中的 16 节优质课,另外还聆听了两位专家对课堂教学的精彩评析。几天的观摩学习令我受益匪浅,这些教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亲切自然的授课风格,以及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独到的做课设计、超强的课堂驾驭,机智的应变能力等方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过几天的思绪整理,现将我的一些感受和体会与大家交流分享一下。

 一、精心营造课堂“气场”,导入亲切自然。

 在这次观摩活动中,我见识到了许多设计精巧、高效、自然地孕伏新知的课前交流活动,看到了上课教师选择富有童趣和思考价值的题材或情境,深入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状态引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体现出了浓浓的“数学味”。

 对于这些讲课老师来说,教学环境都是陌生的,但他们都通过课前交流不露痕迹地引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为学生的学习做好了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的准备。

 1、创造“课堂气场”,交流互动,充分利用展现课堂文化的情境载体。如新疆胡凤贤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课前交流是这样设计的“(师)孩子们,你们猜猜老师来自哪里?……同学们纷纷猜测,不解,接着老师边演示体现新疆地域特色(天山、葡萄沟、新疆舞、大盘鸡……)的幻灯片,边跳起熟悉的新疆舞,(生齐声:新疆),然后引出情境:马叔叔准备开一间大盘鸡店,装修完毕要选餐桌,来到家具店,看到形状各异的餐桌,马叔叔犯难了,买什么形状桌面的餐桌呢?希望大家帮马叔叔出个主意!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圆。大盘鸡的位置——圆心,到餐桌的选择(圆桌面)——半径。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她的这一贴近现实生活的课堂引入,体现得淋漓尽致。

 2、突破了固有的导入模式,不断探索新的建构路径。小学数学的很多概念,从何引入,怎样建构?已形成一套公认的教学对策,教学引入的另辟蹊径,则需

 要更多的勇气与实践。如宁夏利娟老师执教的“角的认识”,这节概念课的导入是由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再把图形拆成角,真不愧为一种有效的引入方式;又如浙江张国良老师执教的“真分数与假分数”,以前像这堂课通常由等分引入,而本课则从除法导出 1-3 个饼平分给 4 人,每人 1/4—3/4 个,4-5 个饼平分给 4人,每人 4/4—5/4 个饼,比较彻底地暴露了学生的“首概念”与“相异构想”,除法与分数的关系与真、假分数概念得以整合,凸显了真分数的局限性与引进假分数的现实意义;还有海南莫壮宏老师执教的“四边形的认识”,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教学在知识系统背景下展开,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地把所学的图形进行分类,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习四边形的特征作了充分的铺垫。

 二、重视教材再加工,策略多维,渗透思想方法。

 记得有人说过:“如果知识背后没有方法,知识只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如果方法背后没有思想,方法只不过是一种笨拙的工具。” 本届观摩活动的解决问题教学无不彰显着策略的魅力。例如天津朱玉宾老师执教的“对策问题”,由扑克牌比大小的游戏—田忌赛马的典故贯穿全课,由数的大小到马的速度,得出后发制人等一系列策略;又如山西张慧丽老师执教的“排队问题”,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人人参与做出合理安排(合情推理),再由计算所有不同安排,具体地比较验证(演绎推理),最后从只考虑等待时间到考虑其他因素,有机地渗透了“生命教育”理念,达到了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还有山东刘万元老师执教的“分数乘分数”,结合现实情境和直观图示,在操作、观察、归纳、反思等活动中,始终让学生切身经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方法的探索过程,整堂课无不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举例-猜想-验证-结论-应用的数学方法……这些浸润着睿智策略的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也使数学弥漫着神奇的魅力,真是“教学因策略而深刻,学生因策略而睿智!” 。这些老师们的策略魅力,让我感悟到了,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视角,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三、关注儿童思维,放手体验创造,丰富感性认识。

 儿童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要求教学必须搭建从形象到抽象的桥梁,本次这 8 节课都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通过“玩一玩”“摸一摸”“画一画”“说一说”“猜一猜”“摆一摆”等,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以此作为抽象的基础,如四川卿艳老师执教的“秒的认识”,师生一起数 20 秒,学生看钟面,静静感受 30 秒,让学生背过身子猜猜多少秒?课件演示科技进步

 的今天,争分夺秒的生活……;又如新疆兵团包爱珍老师执教的“认识速度”,还有河南郑青老师执教的“11-20 各数的认识”等,每节课都通过这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兼顾了概念的抽象性与具体性,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收效甚为明显。

 四、兼顾过程与结果,合理预设评价,生成熨帖自然。

 这些老师的课堂教学都有准确的目标定位,都准确地表达了各自的教学思路,同时也不忘给课堂教学留下空间,没有把教案备得太死,而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时调整预设,巧妙设“局”,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十六节课在整体上均普遍关注了如何正确处理“结果与过程”的关系,出现了从关注结果的实效性,向兼顾过程的合理性、艺术性方向发展的态势。

 从评价方面看,我认为本次活动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语有以下特点:

 一是评价的态度诚恳,评价有充分的依据,既不夸大造作也不轻描淡写。

 二是课堂评价与指导相结合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热情,教师积极、适时、适度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三是所用言词具体,指向明确,描述如实,如“你的字写得真漂亮”“你发现的规律相当有价值,其他同学一定有所收获”等。这里不光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很好的进行了学生之间的评价以及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老师鼓励的话语“掌声送给他”、“你对我这个老师怎么看”“此次应该有掌声”“你感觉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怎么样?”等等。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中,为了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提高课堂的氛围,出现 “孩子,你能帮我回答这个问题吗?”“我最喜欢你的发言!”“有同学们的鼓励,让老师更有自信。”“真是会思考的学生!”“你的想法很有特别。”等评价语言,都能让学生快乐地站起来和坐下去,同时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观摩本次交流会,我想到了很多,关于课改、关于课堂、关于成长、关于情感、关于生命……总之,此次观摩活动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各位出类拔萃的数学教师的教学风采,专家的精辟评析,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自身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带着以上这些问题深入审视自己的教学,让自己的教学持续进步和发展。这次活动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给我带来了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思路的改观,更带来了教学行为的转变,带来了一种精神,一种崭新的价值观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全力打造“高效课堂、魅力课堂”为研究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相关热词搜索: 感想 观摩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