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家国情怀
涵养家国情怀
—— 《初登国际舞台》为例
上师附外中 靳技科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华师大版高中历史教材第六分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额内容。本课在整个单元中起着开篇和统领全局的作用,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期和初步尝试,奠定了之后70、80 年代的外交的基本精神和原则,也为之后外交的拓展积累了良好的国际信任。在整个第六分册中,本单元压轴,透过新中国的外交,将之前的国际局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融入一单元,以外交的视野加以理解,再次感受新中国在探索中不断前行,走向突破、成绩斐然的新时代。
二、学情分析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通过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了解了新中国外交的国际局势,通过学习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内容了解了新中国外交的国内环境,这为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故事也较为熟悉,学生对人物和相关的外交故事有兴趣。但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因素及意义缺乏深入综合的分析,认识历史、解决问题的能力则需进一步巩固提升。
三、内容主旨 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周恩来为首的新中国外交官率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精彩亮相,初步展现大国风采。
四、设计思路
以新中国外交方针原则的确立、实践为线索贯穿全课,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全课的核心。先由共同纲领分析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接着在中印建交、谈判中逐渐形成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最后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新中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参与国际事务,处理国际争端,推动世界的和平进程。“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正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体现。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精彩亮相正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传承和发扬的过程。
五、教学目标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内容和积极影响;知道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知道万隆会议的特点,理解“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
通过对文献、照片、视频等多重史料的解读,知晓并理解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外交活动的实践,在过程中提升历史的思维品质。
感受以周恩来为代表的新中国领导人卓越的外交才能和人格魅力;赞赏和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和平所做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文献、照片等史料的分析,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形成的背景、过程、内容和影响。
难点:通过对视频和文献史料的解读,理解“万隆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七、教学过程
导入:对比中国《人民日报》和英国《泰晤士报》对新中国成立的有关报道,问:“为什么只有苏联参加了中国的开国典礼?” 设计意图:以中英对新中国成立截然不同的报道,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原因的提问,引出新中国初等国际舞台的国际背景——美苏冷战,西方的不承认、封锁、威胁,以新中国的应对自然导入新课。
环节一:阅读《共同纲领》,归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设计意图:承接导入的问题,通过阅读和提出史料信息,归纳新中国外交的政策——独立、自主、和平。讲述在此政策指导下在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的同时,也不排斥同西方民间的友好交往,并积极主动的发展睦邻友好关系。这正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体现。
环节二:阅读材料:周恩来复电印度总理尼赫鲁,中印建交,印度同中国建交考虑因素,问:“印度想要建立一种怎样的外交?” 设计意图:明白中印建交的基本原则、印度谋求独立自主的外交是中印关系持续发展的基础,促进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环节三: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分析内容及对中国睦邻友好关系发展的影响。
设计意图:以时序还原和平共处五项基本提出的过程,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分析,明白其基础是主权国家的一律平等,其兼具原则性和宽容性于一体,成为新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在分析与思考中,深化对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认识,初步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意义。
环节四:1954 年日内瓦会议,主要与会国,周恩来的外交风采,中国在此次会议上的方针及成果。问:“此次会议中,新中国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文献在了解日内瓦会议主要议题的过程中,感受周恩来的外交风采,明白新中国发挥大国作用在处理国际事务和推动世界和平进程上的努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环节五:1955 年万隆会议视频,《亚非会议十项原则》,问:“哪些国家参加,有什么特点?这些国家间存在什么分歧,为什么?周恩来是如何解决的,效果如何?” 设计意图:通过纪录片了解万隆会议的基本情况,以层层设问,提升提取视频信息的能力,提高课堂观看视频的效度。在对问题的思考中,综合视频、本节课及原有知识,深入理解“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增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理解信任,推动亚非国家的合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公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赞赏新中国外交的智慧和成就。
环节六:70 年代至今的外交成果,阅读: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演讲节选
设计意图:以建交地图和中国外交成就的图片,直观展示中国 70 年代之后的外交成就,感受新中国外交成果的同时,为之后讲述外交舞台的拓展和全方位外交铺垫。通过对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演讲节选的阅读,再次点题,总结、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是中国外交一以贯之的原则,是巨大外交成就的根源。
八、作业设计 1、识记和理解《初登国际舞台》的基本史实和意义 2、尝试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影响”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九、板书设计
相关热词搜索: 涵养 情怀 家国热门文章:
- 2024年度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材...2025-01-12
- 2024年度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2025-01-12
- 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材料(3)(...2025-01-12
- 主题教育交流研讨发言材料(2...2025-01-12
- 在XX中学2024届高三鼓劲大会上发言2025-01-12
- 2024年度(4篇)公司主题教育...2025-01-11
- 2024年学习全面依法治国专题...2025-01-11
- 在家庭委员会座谈会上发言材料2025-01-11
- 2024年政府办公室岗位标兵交...2025-01-10
- 2024第二批主题教育读书班交...2025-01-10
相关文章:
- 涵养五股气,,实现担当作为(...2021-08-27
- 以学术资源涵养“四史”,用通...2021-09-08
- 女孩漂亮有涵养名字300例.doc2021-09-28
- 组工干部涵养心得体会2021-10-10
- 涵养家文化制止餐饮浪费现象...2021-10-10
- 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核算研究...2022-02-24
- 第77练 家国情怀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