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防病”可行吗
前不久,西安、吉林、宜昌等多地被爆出“药儿园”事件,幼儿园主管等人为预防儿童感冒,增强儿童抵抗力,提高出勤率,擅自给儿童服用吗啉胍(病毒灵)等抗病毒处方药品。且不说此属非法行医行为,这种“吃药防病”的做法真的可行吗?
药品:多起治疗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下药品的定义,所谓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药品确实有预防疾病的功能,但是所有的药品都能起预防作用吗?平时可以吃药来防病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并非所有药品都有预防功能,大多数药品是用于治疗疾病的。
新闻中所提到的“病毒灵”正是一种用于治疗疱疹病毒感染的药物,是需要经医生开处方才能得到的药品。它是一种治疗药物,必须是先有病毒感染,再用其以抑制病毒DNA和/或RNA聚合酶,干扰病毒繁殖,但并不用于预防。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仅错误地“吃药防病”,更是分不清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出现感染,不分青红皂白,随便使用药物,其行为非常令人担心。
抗菌药物:多治疗不预防
所谓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并不能用于治疗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
2004年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说明,抗菌药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对于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
而且几乎所有抗菌药物都是处方药,只有在医生认为有必要使用的情况下,才会根据病情为患者开抗菌药物处方。
抗菌药物,不能治疗病毒感染
从抗菌药物的定义就知道,这类药品不能治疗病毒感染,而90%的上呼吸道感染(即俗称的感冒)是由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人类疱疹病毒等)引起的,使用抗菌药物则完全不对路子。有时候病毒感染会继发细菌感染,有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时才可使用。
又比如,有些人一遇上腹泻就认为是吃坏了肚子,习惯性地用抗菌药物来对付。其实常在冬季流行的是病毒性腹泻(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是主要病原体),此时使用抗菌药物并不适合。而细菌性腹泻(病原体为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常在夏季发作,有针对性地使用抗菌药物才可以治愈。
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有: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外科手术预防用药(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根据手术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不宜长时间用
抗菌药物的使用期限主要根据感染病情而定,以控制感染为目的,通常不会长期使用,一般感染性疾病服用抗菌药物多在3~5天就会见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在2006年发布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明确指出:抗感染治疗一般可于热退和主要呼吸道症状明显改善后3~5天停药,但疗程视不同病原体、病情严重程度而异。对于普通细菌性感染,如肺炎链球菌,用药至患者热退后72小时即可;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或厌氧菌等容易导致肺组织坏死的致病菌所致的感染,建议抗菌药物疗程≥2周。对于非典型病原体,疗程应略长,如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建议疗程为10~14天,军团菌属感染的疗程建议为10~21天。
此外,滥用抗菌药物还会造成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降低;细菌发生耐药与耐药性传播,使人类对付细菌的有效武器越来越少;降低或丧失治疗效果;增加治疗难度、医疗成本、患者经济负担;干扰和掩盖病情,影响治疗。
最后提醒:在使用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的问题上,要在医生或抗感染专业的临床药师指导下使用,切莫不以为然,自作主张乱用药。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菌药物较为严重的国家,由此造成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尤为突出。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国人将可能自食恶果,率先进入“后抗菌药时代”,亦即回到抗菌药物发现之前的黑暗时代,那绝对是一场重大灾难。
20世纪20年代,医院感染的主要是链球菌。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产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肠球菌,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真菌等多种耐药菌。喹诺酮类抗菌药进入我国仅20余年,耐药率已经达60%~70%。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类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铜绿假单胞菌对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呋辛酯、头孢他啶等16种抗菌药的耐药性高达51.85%~100%。而耐高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外已经无药可治。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滥用抗菌药物已经使人类付出了沉痛的代价。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首先发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这种感染很快席卷全球,有5 000万人被感染,死亡超过50万人。
我国约有5 000万~8 000万残疾人,1/3是听力残疾,其中60%~80%的致聋原因与使用过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有关。20世纪末我国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菌药物;外科手术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则高达95%;我国住院患者的抗菌药应用率为79%,这一数字远高于英国的22%和各国平均水平的30%。
相关热词搜索: 防病 吃药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别人感冒我吃药”202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