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的CT诊断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胆囊癌患者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5例胆囊癌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总结其CT表现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的特征,从而了解产生误诊的原因。结果:通过对45例患者CT表现的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的判断,初步诊断胆囊癌患者39例,其确诊正确率达86.7%,误诊率为13.3%。结论:CT检查可以判断出胆囊癌的类型、位置、形态、大小以及相邻器官所受到的侵犯及转移情况,对选定胆囊癌的手术方案及预后干预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其在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中存在一定的限度。
【关键词】 胆囊癌; CT诊断; 误诊
中图分类号 R735.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2-0086-02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临床表现与胆囊炎及其他胆道疾病相似,因此容易产生误诊。随着CT检查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胆囊癌的诊断正确率也明显提高[1]。本文通过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产生的原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患者。其中男11例,女34例,年龄38~76岁,平均62岁;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部分患者出现黄疸、发热等症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GE-16排螺旋CT机检查,范围为上腹部扫描,层厚、间距均为10 mm,胆囊区加3~5 mm薄层扫描。先平扫,再静注碘海醇100 ml,以1~1.5 ml/s速率增强扫描。
2 结果
2.1 直接征象
(1)壁厚型13例(28.9%),表现为胆囊区局限性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内壁凹凸不平,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囊腔变小;(2)腔内结节型8例(17.8%),表现为胆囊腔内自腔壁向腔内凸起的结节状或菜花状肿块,轮廓较清晰;(3)肿块型22例(48.8%),表现为由胆囊区结节状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CT平扫时胆囊失去正常形态,增强扫描后肿块不均匀强化;(4)胆囊增大积液2例(4.5%)。
2.2 间接征象
合并胆囊结石29例,肝脏直接侵犯13例,肝转移19例,肝转移灶34例,淋巴结转移25例。其CT诊出率,详见表1。
表1 45例胆囊癌CT间接征象
CT表现发现例次
(例)受检例次
(例)百分比
(%)
合并结石 294564.4
肝直接侵犯 134528.9
肝转移 194542.2
肝转移灶S5段173450.0
S4段103429.4
其他段73420.6
淋巴结转移 254555.6
转移淋巴结分布肝门区122548.0
胰头周围72528.0
腹主动脉旁62524.0
2.3 误诊率
通过对45例患者CT表现的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的判断,初步诊断胆囊癌患者39例,其确诊正确率达86.7%,误诊率为13.3%。
3 讨论
胆囊癌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于50~70岁的老年女性。病因不明。但根据研究资料显示,70%的胆囊癌患者的发病原因都和胆囊炎、胆结石长期物理刺激有关系,有些与黏膜慢性炎症、感染带有致癌物质的细菌等因素也有直接关系[2]。临床上无特异性,患者一般会出现腹部疼痛,晚期可出现黄疸、消瘦等症状。早期的胆囊癌是指肿瘤组织仅分布于黏膜层至固有层,分平坦型和隆起型。平坦型包括表浅隆起和黏膜浸润,其囊壁增厚与胆囊炎性壁增厚不易区别,术前影像检查很难发现;隆起型CT表现肿块呈乳头或结节状改变,较前者较易诊出,但合并胆囊结石时容易被漏诊。文献[3]报道合并结石时诊断率仅为38.1%。中晚期胆囊癌一般分为壁厚型、结节型、肿块型、阻塞型4型。据文献[4]报道以肿块型最为常见,本组中肿块型22例(48.8%),表现为由胆囊区结节状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壁厚型13例(28.9%),表现为胆囊区局限性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腔内结节型8例(17.8%),表现为胆囊腔内自腔壁向腔内凸起的结节状或菜花状肿块,轮廓较清晰。腔内结节型及肿块型的胆囊癌CT诊断较容易,而壁厚型的胆囊癌术前则诊断相对较难。早期的轻中度胆囊壁增厚与慢性胆囊炎引起的囊壁增厚难以区分,因此早期诊断更为困难。
本组45例胆囊癌患者诊出时均都已至晚期,且伴有临近组织侵犯、病灶转移。肿瘤间接表现为合并胆囊结石29例(64.4%);肿块直接压迫肝胆管引起肝内胆管扩张13例(28.8%);经血行转移至肝19例(42.2%);在肝左叶内侧段(S4)和肝右叶前下段(S5)区形成单发或多发转移灶34例,大多位于肝第4、5段,这与胆囊静脉的回流途径有关系;晚期胆囊癌还可转移至其它多器官以及侵犯腹壁、腹膜致肿块、淋巴结转移等,其中胆淋巴结转移多发生在肝门区,占淋巴结转移的48.0%。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CT检查不仅对胆囊癌诊断提供直接征象,而且能较全面提供肿瘤周围组织受到的侵犯和转移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CT诊出胆囊癌敏感性较高,本组术前诊断率为86.6%,仅6例术前误诊。分析胆囊癌常见的误诊、漏诊原因主要有:(1)扫描层较厚,对病变显示的效果较差;(2)增强扫描时效果欠佳,不能很好地显示病灶的强化;(3)胆囊壁的不规则增厚与慢性胆囊炎囊壁的弥散性增厚不易鉴别;(4)胆囊癌侵犯胆管与胆管癌侵犯胆囊不易区别;(5)其他操作人员的技术原因及CT扫描仪的分辨率不高的原因。
综上所述,通过CT检查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分析,可以判断出胆囊癌的类型、位置、形态、大小以及相邻器官所受到的侵犯及转移情况。采用薄层和增强扫描时,更能显示胆囊癌的淋巴转移情况及转移分布区域,对选定胆囊癌的手术方案及预后干预有重要指导意义。但CT检查在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中存在一定限度,尤其是发生在腔内的微小病变与息肉更是难以鉴别。因此,胆囊癌的诊断还应结合B超检查等手段,通过临床经验等来综合诊断,以避免产生误诊、漏诊。
参考文献
[1]汪海涛,吴元佐.螺旋CT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23(6):493-494.
[2]李莉,戚文骥.胆囊癌CT与B超诊断(附20例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9,15(5):415.
[3]张国良,陈九如,王约青,等.胆囊癌的CT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3,9(1):34-38.
[4]唐智中.胆囊癌的CT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3):278-280.
(收稿日期:2013-07-21) (编辑:韩珊珊)
相关热词搜索: 诊断 分析 胆囊癌 CT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B型超声诊断仪2021-09-06
- 欧宝诊断座定义2021-09-28
- 犬瘟热的诊断与治疗2021-11-01
- 儿童抽动症的诊断和治疗2021-12-28
- 医生诊断错误检讨书2022-04-09
- 核磁共振成像在类风湿性腕关...2022-10-27
- 多层螺旋CT在胸部孤立性纤维...2022-10-28
- 个人政治生态分析报告最新2021-08-18
- 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分析报告12篇2021-08-19
- 《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2021-08-27
-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成长分析报告2021-08-27
- 公司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2021-08-27
- 人力资源部招聘分析报告2021-08-27
- 市高中教育教学分析会发言稿2021-08-27
- 自我成长分析报告2021-08-27
- 学校课程达成度分析报告范文2021-08-27
- 电子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分析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