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11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发布时间:2022-10-28 10:05:03 浏览数: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护理;体会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1980年由Capland[1]首先进行了报道。基底动脉尖端分出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两对动脉,经其分支动脉供应枕叶、颞叶内侧、小脑上部、丘脑及中脑。TOBS大部分由于脑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源性或心源性栓塞引发,小部分也可因动脉瘤、动脉炎等引发[2]。因基底动脉尖特殊的解剖特点,此部位血循环障碍常可引起两个或两个以上梗死灶,同时临床表现不一,国内报道TOBS占脑梗死的4.3%~5.0%[3],国外Sato等[4]报道为7.6%;但徐惠琴等[5]尸检研究显示TOBS占7.8%,与国外报道相近。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2例TOBS患者资料,男57例,女55例。最小33岁,最大85岁,平均6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最短30 min,最长2 d。88例有高血压病,64例有2型糖尿病,63例有脑梗死病史,56例心房颤动,45例存在血脂异常,23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45例长期吸烟,12例酗酒。

1.2临床表现112例患者均急性起病,发病时80例肢体瘫痪,35例意识障碍者,32例偏盲,24例瞳孔异常(两侧瞳孔不等大),18例眩晕,14例核间性眼肌麻痹,13例眼球运动障碍,13例眼球颤动。根据患者急性起病,肢体运动障碍,突发意识障碍,瞳孔异常,病情进展迅速,及合并眼球运动障碍疑为TOBS,经MRI检查确诊。

1.3影像学所有患者均存在后循环供血区的梗死,47例患者三个以上病灶(双侧丘脑、中脑、枕叶及小脑),35例患者三个病灶(小脑、双侧枕叶为主)。26例患者进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发现基底动脉严重狭窄。2结果所有TOBS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相关检查,积极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呼吸衰竭;给予适当脱水;积极防治并发症;脑细胞保护剂、抗自由基、活血化瘀、促醒、康复治疗等综合治疗,其中88例恢复良好,生活部分自理,其余24例长期卧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18例遗留有单眼复试,14例出现继发性癫痫。3护理

3.1观察内容密切观察患者的肢体运动、瞳孔、眼球运动、意识等指标,及时掌握患者病情的变化。意识可经对外界刺激(疼痛、声音、语言等)的反应了解患者意识障碍的深浅程度,随着患者病情的逐渐稳定,意识也逐渐得到恢复,当病情逐渐恶化时意识障碍程度则加深;TOBS患者多存在程度较轻的肢体瘫痪,有偏瘫、四肢瘫、不全瘫,因大脑后动脉分支和基底动脉闭塞或缺血引起;视觉障碍(全盲、偏盲、视物模糊)与双侧或单侧枕叶梗死有一定的关系,黄昏多出现幻听、大脑脚性幻觉,其为此病的特征之一;部分患者往往以共济失调、眩晕为首发症状;TOBS患者因脑疝或脑干及丘脑受损时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当出现此症状时表示患者病情危重,常常表现为抽泣样双吸气、失调性呼吸、潮式呼吸、呼吸暂停等,对可能会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要提高警惕,呼吸道保持通畅,给予持续氧气吸入,呼吸道分泌物要及时清除,病情需要时进行气管切开,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脉搏快而弱是有特殊变化或循环衰竭的表现,脉搏慢而有力是高颅压的表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处理[4~6]。

3.1.1波动性意识障碍发病时突然出现严重的、短暂的意识障碍,意识清醒后可配合查体与回答问题,其后出现嗜睡。这是因为脑干首端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受损所导致的,此因丘脑及或中脑板内核网状激活系统受累所导致的。

3.1.2TOBS的主要表现眼球运动障碍与瞳孔异常,动眼神经根或核受损可引起双侧或一侧动眼神经完全或部分麻痹,上丘脑水平眼球垂直运动中枢受累可引起眼球垂直运动障碍,上视或上视、下视均不能,顶盖前区病损可引起调节反应存在而光反应迟钝。本组瞳孔不等大患者4例,要及时判断是因TOBS引起还是脑疝引起,不一样的处理方法后果也不同。

3.1.3体温的观察体温增高常见于中枢性高热,双侧丘脑下部或脑干受累,或因大面积梗死高颅压、脑水肿刺激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所引起的,体温高于40 ℃却无寒战,未出现感染体征,可采用30%~50%酒精为患者进行擦浴,使用颅脑降温仪或4 ℃冰盐水灌肠等有效措施,使体温低于38 ℃;泌尿系、呼吸道感染多可引起并发感染性发热,给予抗生素治疗,同时进行物理降温。

3.2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使远期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依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标准每天准确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评估,每天进行口腔护理2~3次,有义齿者应先将义齿取出,避免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使分泌物得以顺利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为患者吸痰,病情需要时进行雾化吸入;依据诺顿评分标准,为患者建拍背翻身卡,进行床头交班,1~2 h翻身一次,受压处皮肤要经常按摩,重点保护骨骼突出受力较重的部位,可用气垫床或气圈棉垫。昏迷存在尿失禁者应留置导尿管,每天进行膀胱冲洗,冲洗液为生理盐水,定时排放尿液;及时更换尿液浸湿的臀部棉垫,会阴部、臀部用温水进行清洗,保持床单位无渣屑和皱褶,干燥清洁。一旦出现褥疮,应做好护理:Ⅰ期,应保持受压处皮肤干燥,进行按摩,定时为患者翻身,可自行好转;Ⅱ期,除定时为患者翻身外,可高流量进行吹氧,瘢痕1~2 d即可形成,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应采用紫外线线照射进行治疗;Ⅲ期,创面深达骨膜和肌层,给予局部用药,当表面形成硬痂后,痂皮应切除,换药要及时[7]。

3.2.1便秘的护理TOBS患者长期卧床,影响食欲,或因昏迷进食极少或不能进食,且以流食为主,胃内容物减少,肠腔压力低不足以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肠蠕动降低,肠内过多地吸收水分,延长了排便的时间,使粪便燥结,加上排便习惯突然发生改变,部分患者可能因为发病后失望、悲观、抑郁、焦虑等心理,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蠕动减少,减少了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形成便秘。对于便秘的患者,临床上常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常用果导和番泻叶。但是,因为番泻叶泻下时可出现腹痛,连续服用可出现胃肠道反应,如呕吐、恶心等,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笔者采用综合的护理方法,取得了理想的结果。具体的做法是加强健康宣教育,使患者心理上重视排便问题并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观察患者的排便习惯,告知患者在排便上常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护患者的隐私,保持病室温暖、安静,尽量减少病室内人员流动;教会家属按摩的方法,生活能自理者可让患者本人进行操作,同时给予饮食指导,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饮食要清淡,多吃蔬菜与水果;鼻饲者饮食中要含适量的水果、蔬菜等,做成水果汁和菜液,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每天饮水量应得当,尤其应增加晨起的一次性饮水量。冲服蜂蜜水,每日2~3次,具有通便、润肠的功效。

3.2.2腹泻的护理鼻饲食物现用现配,食物新鲜,鼻饲前充分煮沸,饲入温度39 ℃~41 ℃;操作者鼻饲前洗净双手,胃管外端用无菌纱布包裹,每日更换纱布,对鼻饲患者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腹泻严重时暂停管饲,查大便常规,确定腹泻性质,给予相应处理;便后保持肛周清洁、干燥、预防肛周皮肤糜烂。

3.3消化道出血对于TOBS的患者,临床常常预防性使用H泵抑制剂,对胃黏膜进行保护,使胃酸分泌得到抑制,能较好的预防胃出血,也可以鼻饲高渗葡萄糖和谷胱甘肽等,均能有效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的概率。此外,鼻饲液不能过热,温度太高可使胃肠道血管过度扩张,提高了出血的概率,40 ℃左右为宜。如发现大便呈柏油样或胃液呈咖啡色、肠鸣音亢进、腹胀、便血、呕血、血压下降、脉速、面色苍白等症状,表明患者存在胃肠道出血。失血量主要根据患者的黑便与呕吐的次数、色泽与量,及血压、脉搏的变化来评定,只有正确估计出血的量,才能给予准确、及时的救治。出血量每天超过5 ml时,大便隐血试验结果才能出现阳性,出血量每天>50~70 ml可出现黑边。出血量较小时,可经胃管注入云南白药,在注入前一定要将药液混匀,以免发生堵管,当患者胃内存在出血时,应暂禁食水,将去甲肾上腺素加冰盐水经胃管灌入胃内,然后将胃黏膜保护剂凝血酶灌入,以达到局部止血的目的。当血量较大时,尽早建立静脉通道两条,迅速、足量补充血容量,尽早为患者进行输血治疗,依据患者失血量决定补液量。止血效果不佳或反复出血的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可考虑为其进行手术止血。此项调查,进行鼻饲时2例患者抽出咖啡色液体,停止进行鼻饲,并将去甲肾上腺素稀释液经鼻胃管注入,此后未出现再出血。此外,大便隐血试验结果阳性患者1例,给予药物治疗,其再未出现出血。

3.4呼吸道护理积极预防肺部感染,给予氧气吸入,保持气道通畅,以防发生呼吸道阻塞,发生呼吸道阻塞的常见原因为呼吸道分泌物积聚;也可因缺氧致全身肌肉松弛,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常发生于仰卧位患者[8]。护理上应积极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协助患者由里向外、由下向上进行翻身叩背,2~3次/秒,使痰液可以顺利排出。经常进行肺部听诊,以准确了解气道情况,尽早为排痰障碍或呼吸困难者行气管切开,同时注意进行气道湿化,湿化量应每天大于250 ml,同时加强对气道的护理,及时为患者吸痰,以免形成痰痂;应正确应用呼吸机,同时对呼吸机管道进行消毒处理,气囊上的滞留物每天清除一次,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应尽早进行鼻饲,要有效预防食物反流,鼻饲结束后患者取头高脚低位,保持30 min,经口进食的患者应避免食物误吸至气道。

3.5营养支持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其可导致营养不良、液体缺失、支气管肺炎及误吸等,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影响。患者进水或进食前应进行详细筛查,以确定吞咽功能障碍的程度。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从改善吞咽策略、感觉刺激、进食姿势(躯干与地面所成角度>45°最为安全)及食物黏度入手,最好经口进食。经口进食不能达到营养所需要求或极易引起误吸者,应早期应用人工营养支持。

3.6早期进行肢体康复失语的患者要加强语言训练,训练内容尽可能联系日常生活;瘫痪肢体要保持功能位,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早进行按摩和被动运动,避免肢体挛缩畸形和肌肉萎缩。进行康复护理时,要避免运动量过大,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9]。出院前对家属进行指导,使其协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和瘫痪肢体按摩,并坚持进行语言功能训练。规劝患者不能大量饮酒,戒烟,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TOBS累及脑内多个结构,尤其是脑干,预后一般较差,有较高的致残率,很难治愈率,临床尚无规范统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一般来说,MRI显示幕上下脑组织皆有受累或幕下脑干、小脑受累,则预后差,影像学显示单纯幕上受累,预后较好[10],护理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瞳孔、意识的变化,增加功能训练,加强呼吸道管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Caplan LR.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J].Neurology,1980,30(1):72-79.

[2]孙吉山,宿英英.基底动脉尖综合征[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0,13(6):373-377.

[3]胡元明,魏玮,李春生,等.脑血管痉挛螺旋CT血管造影临床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05,3(2):4-6.

[4]Sato M,Tanaka S,Kohama A.Top of thebasilar syndrome Clinicorad- iological basilar evaluation[J].Neuroradiology,1987,29:354-359.

[5]徐惠琴,牛平,王耀山.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与病理[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1):20-22.

[6]于海华,直玉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5例临床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6,6(2):139-140.

[7]邱佩琴.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发生褥疮的护理体会[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1):101-102.

[8]李凤云,沈效速.621例急诊昏迷患者的呼吸道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8,3(8):153-154.

[9]李金娜,牛云霞,刘雁红,等.脑梗塞患者全面康复训练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20(21):61-62.

[10]张海燕,李新.TOBS不同梗死部位的预后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9,15(2):256-258.

【收稿日期】2011-11-22

相关热词搜索: 基底 综合征 动脉 护理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