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渔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发布时间:2021-11-14 15:59:18
浏览数:次
一、当前中国渔业发展现状
中国渔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期和近年来的调整整顿,步入了一个持续、稳定、健康的阶段、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素质明显提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对渔业经济体制和价格体制进行了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渔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使我国渔业走上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水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自1990年起连续十几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渔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水产品需求,扩大了水产品出口,而且为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了渔民的收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渔业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增长,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减缓海洋捕捞产量高速增长对资源造成的压力,对海洋渔业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自1999年开始,首次提出海洋捕捞产量“零增长”的目标,后又进一步提出“负增长”的目标对海洋捕捞强度实行了严格的控制制度。自2002年起,为减缓新的海洋制度实施对我国海洋渔业造成的影响,国家实施了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程,连续三年由中央政府出资对渔民报废渔船实施补贴,引导渔民压减渔船,退出海洋捕捞业。近年来我国水产品产量增长幅度保持在3-4%左右,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其中养殖产量增长幅度较大。而捕捞产量已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2002年水产品总产量达4565万吨,较上年增长4%,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433万吨,比上年下降22%。
由于国家加大了渔港和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在产业政策上予以扶持,我国渔业整体素质和现代化水平有一定提高;同时由于坚持了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对产品结构和生产方式进行调整,狠抓产品质量,使渔业效益明显提高,渔业产值和渔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
(二)水产养殖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而且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已从过去追求养殖面积扩大和养殖产量增加,转向更加注重品种结构调整和产品质量提高。新的养殖技术和新的养殖品种不断推出,养殖领域进一步拓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工厂化养殖、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迅速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发展势头迅猛,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逐步提高。2002年水产养殖面积达6815千公顷,养殖产量达290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和平解决%,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达64%,其中名特优产水产品的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明显增加。
(三)水产品贸易持续增长,远洋渔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渔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渔业发展格局。随着国家减船转产计划和发展远洋渔业的优惠政策的实施,远洋渔业特别是大洋性公海渔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入渔船数和企业效益不断提高,管理更加规范、目前,我国共有1800多艘远洋渔船作业于世界三大洋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管辖海域、问时我国水产品国际贸易近年来也得到迅速的发展,优势水产品的出口市场已基本形成,除日本、韩国、香港等传统出口市场外,对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也有较大的增长;形成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的国际市场格局、2002年我国水产品对外贸易总量4576万吨。贸易额的6亿美元其中出口208.5万吨,出口额46.9亿美元,水产品已成为各地农产品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特别是在养殖水产品出口方面;鳗鲡、对虾、贝类、罗非鱼、大黄鱼、河蟹六大类名优水产品在国际市场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四)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在产业发展的同时中国政府更加重视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实行了严格的禁渔期和禁渔期制度,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对捕捞渔船进行大规模压减,对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自1995年起,中国政府在东黄海全面实行伏季休渔制度,自1999年起将休渔范围扩大到南海、目前,中国沿海已全面实行了2-3个月的伏季休渔制度;休渔的渔船达11万多艘,涉及渔民100多万名、该制度实行已经9年,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渔业资源的养殖养护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自2002年起,我国长江流域首次实行禁渔期制度;2003年将禁渔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禁渔范围包括金沙江江段以下长江干流和主要通江湖泊,涉及渔民5万多人、目前我国的主要湖泊也已普遍实施了禁渔期制度,有的禁渔时间已长达半年,青海湖自2001年开始实施为期十年的封湖禁渔制度。各地还加大对电、炸、鱼等非法作业万式的查处力度,加大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力度、在此基础上,各地还积极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对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二、当前中国渔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仍相当突出,产业结构深层次的问题仍十分尖锐。由于陆源污染依然严重,一些鱼虾生长繁殖和水生野生动物栖息场所被严重破坏,部分水域渔场出现“荒漠化”现象。虽然近年来我们采取许多控制捕捞强度、保护渔业资源的措施,但非法建造捕捞渔船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捕捞强度并未得到根本控制,我们在资源和渔船管理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二)受新的海洋制度影响,海洋渔业面临严峻挑战、随着新海洋制度的实施,大批海洋捕捞渔船要撤出部分传统作业渔场,使近海渔场变得更为拥挤,海洋捕捞渔民面临转产转业的压力.但由于沿海渔民转产转业渠道狭窄,资金缺乏,减船转业的难度大;加之资源衰退,渔业生产成本上升;渔民生产生活面临很大困难。同时由于海洋渔业管理制度的变化,渔民还难以完全适应,涉外渔业事件增多,渔民生命财产损失严重,涉外渔业管理难度加大。
(三)水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出口贸易壁垒增多,影响了我国水产品市场开拓.近年来,一些国家采取了许多针对我国水产品的贸易壁垒措施,贸易纠纷增多,由于企业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处理贸易纠纷的机制不成熟,使我国水产品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加之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管理体系尚不健全;质量安全监控手段薄弱制约了水产品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开拓。
(四)水产养殖水域规划和管理问题日渐突出,苗种引进和病害防治体系和手段滞后,制约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三、今后发展重点和措施
(一)继续推进渔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首先是继续实施减船转产规划,引导捕捞渔民转产转业;严格控制捕捞强度,根据国务院批准由我部下达的《2003年-2010年全国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实施意见》,严格控制新建和购买在我国管辖海洋生产的捕捞渔船,重点压减拖网、机张网和定置作业渔船,实现压减3万艘捕捞渔船的目标。
(二)扶持和鼓励养殖业健康发展,提高发展养殖业的发展质量。重点是抓好养殖水域的规划,确定科学的养殖容量,鼓励和推广生态养殖方式,加强养殖业管理;防上养殖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加强水产苗种和病害防治体系的建设,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实现鱼塘到餐桌全过程质量管理,提高养殖产品质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为国内外市场提供优质水产品;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要,增加注农民的收入。
(三)引导远洋渔业、加工业和休闲渔业,推动渔区经济全面发展、继续按照“走出去”的战略部署,实施好《远洋渔业发展规划》,保持远洋渔业健康发展、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政策扶持、加快发展的思路,积极组织公海渔业资源探捕,通过加强双边、多边合作,推动远洋渔业的健康发展。目前,与渔业发展相适应水产品加工业和渔业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要继续支持和引导水产加工业的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形成加工企业与渔民相结合的产业化生产方式,带动渔业效益的提高、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率先从渔港建设和搞活渔业流通着手,加快渔区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渔区经济全面发展、要因地制宜开发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渔港经济;加强中心渔港建设,建设以渔港为中心、以批发市场为纽带、以人工鱼礁垂钓为热点、以餐饮、休闲娱乐为补充的资源良好、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现代化渔业小城镇,充分吸纳转产转业渔民就业。
(四)进一步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促进水产品对外贸易。我国水产品在品种、数量、成本、价格等多方面的优势明显;扩大出口前景广阔、但目前我国水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各国设置贸易障碍和我国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解决问题应继续采取“外谈内治”的策略,重点是做好国内的质量管理工作,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注意抓好渔民和企业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其质量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科学生产、科学用药、投饵的意识;继续加强水产品质量监测和管理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五项制度,即生产日志制度、科学用药制度、水产品加工企业原料监控制度、水域环境监控制度和产品标签制度;抓好渔业水域环境、生产投入品、养殖技术规范、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疫方法等标准的制修订,推动无公害产地认定、产品认定和出口原料基地登记;抓好出口原料基地、无公害生产基地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积极开展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水产养殖用药的指导和监督管理查处违法用药行为。
(五)继续加强渔业资源和环境保护,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继续实施日臻完善的渔业基本管理制度;继续在沿海实行全面的“伏季休渔”制度在内陆重点渔区开展“休渔期”制度完善长江禁渔期制度,全面清理整顿三无和三证不齐渔船,查处电炸毒鱼违法作业。继续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同时加强规划和管理,要按照我部《关于加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制定增殖放流计划和人工鱼礁建设规划,努力探索资源增殖的新方式、新途径。要重视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和渔业资源调查工作,加大对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等基础性工作;强化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大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各种违法行为。
相关热词搜索: 渔业 中国 对策 发展现状 发展
中国渔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期和近年来的调整整顿,步入了一个持续、稳定、健康的阶段、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素质明显提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对渔业经济体制和价格体制进行了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渔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使我国渔业走上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水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自1990年起连续十几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渔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水产品需求,扩大了水产品出口,而且为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了渔民的收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渔业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增长,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减缓海洋捕捞产量高速增长对资源造成的压力,对海洋渔业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自1999年开始,首次提出海洋捕捞产量“零增长”的目标,后又进一步提出“负增长”的目标对海洋捕捞强度实行了严格的控制制度。自2002年起,为减缓新的海洋制度实施对我国海洋渔业造成的影响,国家实施了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程,连续三年由中央政府出资对渔民报废渔船实施补贴,引导渔民压减渔船,退出海洋捕捞业。近年来我国水产品产量增长幅度保持在3-4%左右,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其中养殖产量增长幅度较大。而捕捞产量已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2002年水产品总产量达4565万吨,较上年增长4%,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433万吨,比上年下降22%。
由于国家加大了渔港和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在产业政策上予以扶持,我国渔业整体素质和现代化水平有一定提高;同时由于坚持了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对产品结构和生产方式进行调整,狠抓产品质量,使渔业效益明显提高,渔业产值和渔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
(二)水产养殖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而且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已从过去追求养殖面积扩大和养殖产量增加,转向更加注重品种结构调整和产品质量提高。新的养殖技术和新的养殖品种不断推出,养殖领域进一步拓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工厂化养殖、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迅速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发展势头迅猛,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逐步提高。2002年水产养殖面积达6815千公顷,养殖产量达290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和平解决%,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达64%,其中名特优产水产品的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明显增加。
(三)水产品贸易持续增长,远洋渔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渔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渔业发展格局。随着国家减船转产计划和发展远洋渔业的优惠政策的实施,远洋渔业特别是大洋性公海渔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入渔船数和企业效益不断提高,管理更加规范、目前,我国共有1800多艘远洋渔船作业于世界三大洋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管辖海域、问时我国水产品国际贸易近年来也得到迅速的发展,优势水产品的出口市场已基本形成,除日本、韩国、香港等传统出口市场外,对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也有较大的增长;形成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的国际市场格局、2002年我国水产品对外贸易总量4576万吨。贸易额的6亿美元其中出口208.5万吨,出口额46.9亿美元,水产品已成为各地农产品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特别是在养殖水产品出口方面;鳗鲡、对虾、贝类、罗非鱼、大黄鱼、河蟹六大类名优水产品在国际市场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四)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在产业发展的同时中国政府更加重视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实行了严格的禁渔期和禁渔期制度,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对捕捞渔船进行大规模压减,对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自1995年起,中国政府在东黄海全面实行伏季休渔制度,自1999年起将休渔范围扩大到南海、目前,中国沿海已全面实行了2-3个月的伏季休渔制度;休渔的渔船达11万多艘,涉及渔民100多万名、该制度实行已经9年,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渔业资源的养殖养护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自2002年起,我国长江流域首次实行禁渔期制度;2003年将禁渔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禁渔范围包括金沙江江段以下长江干流和主要通江湖泊,涉及渔民5万多人、目前我国的主要湖泊也已普遍实施了禁渔期制度,有的禁渔时间已长达半年,青海湖自2001年开始实施为期十年的封湖禁渔制度。各地还加大对电、炸、鱼等非法作业万式的查处力度,加大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力度、在此基础上,各地还积极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对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二、当前中国渔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仍相当突出,产业结构深层次的问题仍十分尖锐。由于陆源污染依然严重,一些鱼虾生长繁殖和水生野生动物栖息场所被严重破坏,部分水域渔场出现“荒漠化”现象。虽然近年来我们采取许多控制捕捞强度、保护渔业资源的措施,但非法建造捕捞渔船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捕捞强度并未得到根本控制,我们在资源和渔船管理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二)受新的海洋制度影响,海洋渔业面临严峻挑战、随着新海洋制度的实施,大批海洋捕捞渔船要撤出部分传统作业渔场,使近海渔场变得更为拥挤,海洋捕捞渔民面临转产转业的压力.但由于沿海渔民转产转业渠道狭窄,资金缺乏,减船转业的难度大;加之资源衰退,渔业生产成本上升;渔民生产生活面临很大困难。同时由于海洋渔业管理制度的变化,渔民还难以完全适应,涉外渔业事件增多,渔民生命财产损失严重,涉外渔业管理难度加大。
(三)水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出口贸易壁垒增多,影响了我国水产品市场开拓.近年来,一些国家采取了许多针对我国水产品的贸易壁垒措施,贸易纠纷增多,由于企业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处理贸易纠纷的机制不成熟,使我国水产品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加之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管理体系尚不健全;质量安全监控手段薄弱制约了水产品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开拓。
(四)水产养殖水域规划和管理问题日渐突出,苗种引进和病害防治体系和手段滞后,制约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三、今后发展重点和措施
(一)继续推进渔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首先是继续实施减船转产规划,引导捕捞渔民转产转业;严格控制捕捞强度,根据国务院批准由我部下达的《2003年-2010年全国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实施意见》,严格控制新建和购买在我国管辖海洋生产的捕捞渔船,重点压减拖网、机张网和定置作业渔船,实现压减3万艘捕捞渔船的目标。
(二)扶持和鼓励养殖业健康发展,提高发展养殖业的发展质量。重点是抓好养殖水域的规划,确定科学的养殖容量,鼓励和推广生态养殖方式,加强养殖业管理;防上养殖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加强水产苗种和病害防治体系的建设,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实现鱼塘到餐桌全过程质量管理,提高养殖产品质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为国内外市场提供优质水产品;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要,增加注农民的收入。
(三)引导远洋渔业、加工业和休闲渔业,推动渔区经济全面发展、继续按照“走出去”的战略部署,实施好《远洋渔业发展规划》,保持远洋渔业健康发展、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政策扶持、加快发展的思路,积极组织公海渔业资源探捕,通过加强双边、多边合作,推动远洋渔业的健康发展。目前,与渔业发展相适应水产品加工业和渔业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要继续支持和引导水产加工业的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形成加工企业与渔民相结合的产业化生产方式,带动渔业效益的提高、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率先从渔港建设和搞活渔业流通着手,加快渔区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渔区经济全面发展、要因地制宜开发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渔港经济;加强中心渔港建设,建设以渔港为中心、以批发市场为纽带、以人工鱼礁垂钓为热点、以餐饮、休闲娱乐为补充的资源良好、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现代化渔业小城镇,充分吸纳转产转业渔民就业。
(四)进一步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促进水产品对外贸易。我国水产品在品种、数量、成本、价格等多方面的优势明显;扩大出口前景广阔、但目前我国水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各国设置贸易障碍和我国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解决问题应继续采取“外谈内治”的策略,重点是做好国内的质量管理工作,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注意抓好渔民和企业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其质量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科学生产、科学用药、投饵的意识;继续加强水产品质量监测和管理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五项制度,即生产日志制度、科学用药制度、水产品加工企业原料监控制度、水域环境监控制度和产品标签制度;抓好渔业水域环境、生产投入品、养殖技术规范、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疫方法等标准的制修订,推动无公害产地认定、产品认定和出口原料基地登记;抓好出口原料基地、无公害生产基地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积极开展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水产养殖用药的指导和监督管理查处违法用药行为。
(五)继续加强渔业资源和环境保护,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继续实施日臻完善的渔业基本管理制度;继续在沿海实行全面的“伏季休渔”制度在内陆重点渔区开展“休渔期”制度完善长江禁渔期制度,全面清理整顿三无和三证不齐渔船,查处电炸毒鱼违法作业。继续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同时加强规划和管理,要按照我部《关于加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制定增殖放流计划和人工鱼礁建设规划,努力探索资源增殖的新方式、新途径。要重视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和渔业资源调查工作,加大对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等基础性工作;强化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大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各种违法行为。
相关热词搜索: 渔业 中国 对策 发展现状 发展
热门文章:
- 2024年医院党支部书记抓党建...2025-01-12
- 综治中心主任个人述职报告2025-01-12
- 市法院院长述职报告2025-01-12
- “一把手”述职报告2025-01-12
- XX社区第三季度基层党建述职...2025-01-12
- 2024年国企副职领导工作述职报告2025-01-12
- 2024年度党支部工作总结暨党...2025-01-12
- 2024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3)2025-01-12
- 述职工作报告2025-01-12
- (7篇)述职述廉述安报告材料...2025-01-11
相关文章:
- 2004年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总结2021-09-15
- 承包合同书(渔业2)2021-09-19
- 承包合同书(渔业1)2021-09-19
- 渔业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21-09-20
- 休闲渔业现状与发展对策2021-09-21
- 加快渔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三...2021-09-25
- 在创新中崛起渔业监督在祖国...2021-09-29
- 海洋渔业公司60周年庆典主持词2021-10-04
- 县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2021-10-12
- 渔业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创业事...2021-10-17
- 2篇,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军...2021-08-27
- 对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国...2021-08-27
- 学习《中国共产党军队党建设...2021-08-27
-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军队党...2021-08-27
- 中国梦少年梦演讲稿2021-08-27
-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2021-08-27
- 庆祝伟大中国共产党诞辰99周...2021-08-27
- 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讲稿2021-08-27
-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2021-08-27
-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2021-08-27
- 谈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2021-08-27
- 广播电视台站会计信息真实性...2021-08-27
- 自媒体下旅游企业营销对策2021-08-27
- 农业科技期刊办刊水平提升对...2021-08-27
- 当前“微腐败”主要表现及治...2021-09-06
- 公路收费处目前征费工作中存...2021-09-13
- 退耕还林(草)的现状、问题...2021-09-13
- 经营城市理论思考及对策2021-09-13
- ×公路收费处目前征费工作中...2021-09-15
- XX县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2021-09-16
- 常宁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现状的...2021-11-16
- 基于GIS城市供水管系统的历史...2022-02-25
- 2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经济社...2021-08-27
- 2021年~2025年服务贸易发展...2021-08-27
- 发展党员预审“三看”,确保...2021-08-27
- 谈5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进程2021-08-27
- 电子商务发展前景-毕业论文2021-08-27
- 直机关工委发展党员常用文书范文2021-08-27
- 小型农业机械发展趋势及应用...2021-08-27
- 各国交强险发展论文_交强险发...2021-08-27
- 疫情防控一线发展党员座谈会...2021-08-27
- 2019年发展党员工作总结2021-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