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述职报告 >

1.专题一,党光辉历程

发布时间:2021-09-06 00:23:57 浏览数:

  专题一

 党的光辉历程 1. (15 分)(2020 佛山模拟改编)在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同历史时期,诞生了不同的革命精神,积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财富。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船精神”昭示我们“船载千钧、掌舵一人”,不忘初心使命,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船红中国,万众跟党走。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有了主心骨。

 ——张兵《弘扬“红船精神” 不忘初心使命》 材料二 敢闯新路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落后大国,革命的道路怎么走?没有现成的答案……毛泽东在悉心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摒弃了“城市中心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做“革命山大王”的思想、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思想。

 ——孙伟《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材料三 长征路上,红军所到之处,不仅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而且开仓济贫,帮助群众废除苛捐杂税,使群众深切感受到共产党好、红军好。在党和红军的感召下,人民群众自发地起来做革命队伍的“靠山”,积极支援和协助红军作战,不少民众还参加了红军队伍。在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下,党和红军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御敌长城,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

 ——赵周贤、刘光明《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材料四 延安时期,我们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双手和锄头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强大的敌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根本原因是延安的党员干部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保持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的政治本色。

 ——《延安精神是值得永远弘扬的革命精神》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今天我们继承“红船精神”该怎么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的“新”的具体表现。(3 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毛泽东依据中国怎样的实际情况而摒弃“城市中心论”?“‘上山’的思想”表明中国革命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红军“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的原因。并指出“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对中国革命的影响。(4 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延安精神的内涵。运用史实说明我们党领导根据地军民“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强大的敌人”。(4 分) (5)综上所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给我们怎样的启示?(2 分) 2. (12 分)“中国梦”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 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长速度统计表 行业 1953 年农轻重比例 1957 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 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二 40 年来,在改革开放推动下,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1978 年至 2017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 1 495 亿美元增加到 12.3 万亿美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 33.5 倍,年均增长 9.5%,我国经济总量从占全球 1.8%提高到占 15.3%,稳居世界第二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 156 美元增加到 8 827 美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7 亿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人民生活从解决温饱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迈向全面小康。

 ——摘编自《光明党建》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正是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所处新的历史方位基础上作出的。这一判断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和党的奋斗目标有了新的要求。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摘编自栗战书《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4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5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涵。(3 分)

相关热词搜索: 光辉 历程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