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

螳螂捕蝉

发布时间:2021-09-28 14:24:49 浏览数:

 课

 时

 备

 课

  授课教师:

 小学部

 李

  倩

 课题 螳螂捕蝉 课型 新授 第 1 课时 三 维 教 学 目 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读准本课中的多音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这个成语来自一个寓言故事,能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重点学习寓言中少年讲的“螳螂捕蝉”的故事,懂得这个故事所表达的意思,并能复述这个故事。明白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读准本课中的多音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这个成语来自一个寓言故事,能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重点学习寓言中少年讲的“螳螂捕蝉”的故事,懂得这个故事所表达的意思,并能复述这个故事。明白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

 教

 法

 学

 法 五环五学法 板

 书

 设

 计

  螳螂捕蝉

  ?劝 少年————吴王

  教

 学

 反

 思

  为了完成寓言的学习目标,我设计了“先听写关键词,在听老师复述,最后学生复述”的方法,这样做学生能经历听、说、读、写、看图、思的学习活动,应该说在短短的七八分钟内完成了这些任务——检查字词、把握寓言内容、体会寓意、复述练习、感知寓言特点和阅读寓言的方法,效果很不错。

  教学 流程 教

 学

  设

 计

 一、揭题 1、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螳螂捕蝉》。“螳螂”两个字都是生字,你们预习过了,认为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还有两个生字“侯、禀”,你认为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通过预习,你有了什么收获?在预习中还有什么问题吗? …… 这是一个历史寓言故事。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课文方面的,少年、吴王、螳螂等方面的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那少年为什么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还一连转了三个早晨?同样是劝,为什么少年的劝成功了?寓言都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的?…)

 这些问题有的读读课文就能弄懂。有的还需要深入品读。

 二、学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这篇课文有 12 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人物的对话,你会读对话吗?要注意什么?(关注提示语,注意人物的身份语气)

 同桌互相练读全文,注意给对方评价、指正,特别注意对话部分。

 指两名同学直接读对话。(现在你就是吴王,他就是少年,不用读旁白部分)

 (根据学生读错的字进行纠正,特别是多音字,可以在这里顺带提出其它几个)

 概括内容:在读课文中,我们也理解了课文内容,这则寓言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指名说

 学会概括,出示表格 人物(谁)

 事情(干什么)

 结果

 吴王和少年,主要写了谁?用一句话来概括故事内容。

 出示:少年用“螳螂捕蝉 ”的故事劝说吴王,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师:你看,一篇 600 字的课文,我们通过抓住主要人物(少年),和他做的事情,用一两句话就把内容概括出来了。这就是把课文读薄。这一点,对于我们六年级的同学来说,非常重要。

 三、品读故事,探究感悟 师:课文中直接描写“螳螂捕蝉”的故事是哪几个自然段?

 出示:

 “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有补充的吗?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1、(指投影)这就是少年对吴王讲的“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的故事,好好读读这个故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蝉、螳螂、黄雀?从哪里看出来的? 2、交流:悠闲、窃喜…… 3、指导朗读:谁能把这份悠闲自得、独自窃喜的感觉读出来。

 4、少年说它们三者有一个共同之处,用了一个相同的词语是什么(却

 不知道)

 出示投影 老师读前面的句子,你们读却不知道后面的话(引读)……师读——蝉、螳螂、黄雀,……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5、再读这句话,现在你们知道“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的意思了吧。这是一个八字成语,像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指名说 6、谁能看着图,把少年讲的这个故事完整地复述一下。

 7、指名复述,评价 (老师很佩服你的记忆力,短短的时间,就能记住少年讲的故事,理清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且运用课文中的语言。)

  8、指导更好地复述:复述和背诵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讲,教师归纳:

 (1、故事说完整

 2、语言生动

 3、有适当的动作

 4、展开合理的想象)

 再练一练,复述给同桌听。

 再指名复述,评价:哪里不到位?要进行怎样的改进? 四、引出结果,设置问题 1、少年讲的故事,吴王听懂了吗?从哪里看出来?(节奏要快)

 出示: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 你从这段话的哪些地方看出吴王明白了?

 a“恍然大悟” 什么意思? b 连声说:…这里有三个感叹号,你从中悟出了什么?

 (你有一双慧眼,从标点中都看出道道来了。)

 C 打消了……从行动中看出他听懂了。

 课文开头大臣们也劝了,可是吴王却是什么态度?

 出示: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 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 理解两个“死” 吴王固执如此,就因为少年的劝说,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仅仅就是这个故事打动了吴王吗?少年为什么用这个故事来劝说吴王,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劝说的呢?包括前面的问题:那个少年为什么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下节课我们来重点研究。

 五、作业:

 1、多音字注音或组词。

  处(

 )处 死

 爪(

 )前 爪

 (

 )

  (

 )

 弹(

 )

 弹 弓

  转(

 )转来转去

  (

 )

  (

 )

 (1)他是这里的处(

  )长,这件事就请他帮忙处(

  )理一下。

 (2)小女孩在公园里转(

  )悠了一圈,转(

  )弯处碰到了一个奇怪的人。

 2、体会带点字的意思。

 (1)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 (2)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

相关热词搜索: 螳螂捕蝉

相关文章: